2007年11月14日 星期三

About Conference's Experience

到政大已經將近兩個月了,期間參加了兩場研討會,算是去參與學界的盛事,同時也觀摩一下這些已經在國內素有名氣的學者們是如何發表以及他們正在做些什麼。

十月份去的是東吳的TEDS的國際研討會,所以會場有不少來自國外的台灣或非台灣籍學者,有兩個場次是由英文進行,其餘則是用中文進行,TEDS是重要的選民行為研究的調查,而今年寒假所執行的是北高兩市選民的面訪調查。不過可惜的是,常常感到有點無力的是,是不是國內的選舉研究,只能還是由過去那些傳統的理論來進行研究呢?偶爾可能會有一些社會網絡的新的討論,不過很多都還是在討論分裂投票啦、政黨認同等。顯然我們還是要再多多努力。

而最近參加的一次,是上個星期六在中研院所舉辦的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的論文發表會,我只去了下午場,而且還因為坐錯車,甚至只聽到了最後一場,但由於這場寫的只有徐火炎教授跟我有興趣的領域比較有關係,所以並沒有得到相當豐富的心得。但初次到中研院去,人文社科院之豪華,實在是讓我大開眼界。

最近常在思考的是自己未來要發展的論文題目,不外乎制度和行為二者,但孰輕孰重?是讓我一直無法前進的重要原因,國內選民行為的發展之蓬勃,則是從TEDS開始推動以來提供了一個相當豐富且共享的研究素材,但我自己能不能運用這些資料去走出以往學界所無法觸及的領域或道路?是自己到目前仍舊存疑的。而制度論的論文,其實也有興趣,但顯然需要更多時間和空間去思考這些相關的問題,相信國內學界很多人都已經磨刀霍霍要討論明年一月十三號立委選制改變可能造成的影響或者後果,但我更想觸及的是憲政制度層次的問題,特別是憲政制度和選制結合所產生的後果,可這些內容其實已經有前人寫過,像是林繼文(2006),所以自己想要寫的東西不是墨水太少,否者就是貢獻度不足,或者根本就是在複製以往的文獻只是套用於不同資料之上而已罷了。

在面臨研究所初次的期中考,來發發牢騷,順便豐富一下這座島,不然真的快"倒"了!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哼阿,看到新文章真令人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