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著黃包車的小哥笑著對王佳芝問:回家?
王佳芝回說:欸。
但王佳芝要回哪個家呢?她心底一定是這樣想的。原以為可以隨著爸爸一同到英國,落了空;輾轉到了香港。結識了一群戰亂時空下的年輕人,一股腦地想要復仇,結果賠上了不只生命,還有寶貴的青春。
「我們要敲鑼打鼓把他們叫醒。」
叫醒的是誰呢?王佳芝赤著身子望著遠邊的那一幕著實令人動容,但此刻他們還未醒,直到整齣戲碼走到最後,王佳芝又回想起在嶺大那次,她的夥伴們喊著:「上來呀!」,她大概也萬萬沒想到,就像上了艘不知道開往何處的船,終究還是碰了璧,船也就不會再有靠岸的機會了。
有人認為;張愛玲在這本小說裡呈現的,是以性愛為主軸,也因此,李安才會認為這部片會挑戰自己的極限。倒也沒錯,關鍵的幾場性愛場面,其實都緊扣著劇情發展。
暑假結束前,他們聯手殺了老曹的那一個場景,連殺人都不太會的一群愛國青年有些許荒誕結束了那個夏天。一開始我是有點質疑這場戲的用意,後來又多想了幾步,或許導演的伏筆,只想暗示他們能靠自己的力量,表達他們愛國的方式,也與後續的行動又連貫了起來...
這故事很明顯是依循著王佳芝的步調走的,以她為第一人稱的敘事,又回到了上海,因緣際會地展開另外一次的特務工作,而故事也才慢慢地進入開端。走出電影院外頭的我,原先還想說這片稍嫌冗長,但如果沒有前面的鋪陳和倒敘,很像又會少了些什麼。
對王佳芝而言,為何會選擇再一次地暗殺易先生?其實劇情是有給些交代的,她的爸爸接走了弟弟,甚至在英國又娶了個老婆,對王佳芝來說,再也沒有誰可以值得依靠的了。唯獨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是不是只剩下把三年前演的戲繼續演完呢?或許吧!又或者,她認為這一切結束後,就又可以像以前那樣?中國會回到戰前的中國,家人團聚?大概只有王佳芝心裡曉得,縱使她明白,她的青春、身體與愛情都是回不來了...
三場情慾戲下來,其實隱喻著他們兩者關係的前進,最終王佳芝讓蛇給鑽進了心坎裡,也隱約宣告暗殺行動會以失敗收場,第一次,還記得易先生狠狠地把王佳芝壓在床上,有點粗暴的交歡過程,試探意味濃厚,也充滿了彼此的不信任。
「妳再說一次,我相信。」
易先生這樣對王佳芝說,也證明了,他也的確冷不防地掉進王佳芝所設下的陷阱,兩個人不再像第一次親密接觸那樣地陌生,對彼此似乎已經是戀人般的熟悉;
「那你一定很寂寞。」王佳芝這樣回應易先生,兩個人在言語的前戲,早就暗示著這場性愛場面,將會有更多溫柔和眼神的交會,王佳芝緊緊擁著易先生,而不再單一的姿態,也說明了兩個人早已種下不尋常的果實,卻也註定是要沒有結果的。
在車上的一言一語,也是值得書寫的一段,易先生已經狠狠掉入圈套而不知,像是卸下漢奸心防的他,在車上極盡能事地挑動王佳芝的每一條觸覺神經,這些互動偶有穿插,但仍然是以易先生和王佳芝的互動為主,到了第三次性愛的場面,主客易位的情況下,王佳芝也早以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地步。
這次的場景是在易先生安排給王佳芝的房子,同時,也不像前兩次在光線投射下的那般,易先生說他怕黑,而這女人早已讓他感到心安,也悄悄走進他心坎底了。幾個鏡頭不斷交織下,除了描繪愉悅的性愛場面,同時也寫下王佳芝內心底真正的掙扎,她已經愛上易先生,卻又一絲絲渴望結束。
這樣的安排對於色戒來說,當然是相當重要的,如果少了這幾場重要的情慾戲,那麼所想要表達的意念,也無法如一貫徹,「色易守,情難防」,對於這種刻畫深刻的劇情,自然是無法言喻的。就像易先生看著王佳芝待過的房間,除了早已被搬走的感情外,剩下的大概只有沈甸甸的思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